|
中國文化對于萬物的生長都有一個重要的表述,那就是——土生土長;無論是人、動、植物,都是在這片土地上吸收營養,生長、發展、消亡,最終塵歸塵,土歸土。故鄉——這片土地,是任何一位作家或詩人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龍正舟,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松桃作協副秘書長,松桃苗族自治縣盤信鎮民族完小教師,有文章在《貴州日報》《貴州作家》《貴州政協報》《貴州教育》《梵凈山》《銅仁日報》《銅仁文藝》《松桃文學》等發表?!抖垢咸璧泥l愁》開篇《靜靜蘇麻河邊一串故鄉的骨頭》寫到:從一條河的源頭開始/云朵為證/大地站立的骨頭/躍馬在百里苗疆/從歷史的原因中去翻開一條河的記憶/站立在時空的英雄/豐滿了一條河的來世今生/閃亮的山野/那是魂歸故里的英雄/最終歸于塵土。
這里的山水土地,養育了我們的祖祖輩輩,在歷史的變遷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人物,揭竿而起的龍西波、石柳鄧等,盤信鎮這片土地有建威將軍歐陽華坤,打響八一南昌起義第一槍的歐百川將軍等。那飄逝的塵埃,連同他們擁有的刀槍、隊伍、爭斗、廝殺全都歸于塵土;但他們的功勛、他們的精神也永遠雕刻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認識這片土地、熱愛這片土地、書寫這片土地,是這片土地的子孫責無旁貸的責任,詩人正舟正是對這片土地有著深深的認識與熱愛,理解這片土地的滄桑與悲壯,才能在筆下迸發出激昂的文字:從古老的故鄉走來/故鄉全是骨頭/回望故鄉/天空穿著黑色的衣裳/滄桑的民族/我的根/黃河兩岸的苦難經歷——《把故鄉的一桌菜肴攤成心靈的一組詩》。
淡淡的味道/淡淡的鄉愁/祖先的苦難未曾遠離/我的血液里有鄉愁/始終走不出一碗三角肉的記憶/那是楚辭/那是唐詩/那是宋詞/那是一杯酒的故鄉。正舟的詩對于故鄉的美食、美景,也盛贊有加。這些食材。源于這片土地的土壤和水質,盤信豆腐特有的嫩、滑就是靠這里肥沃的土地和水質打造,比如詩人正舟《豆腐上舞蹈的鄉愁》中寫到:豆腐上的傳奇/生長在盤信的故事里/棚井的水/夾著鄉愁在豆腐上跳舞/花草樹木濕潤的清香中/訴說一盤戀愛豆腐的做法/我不曾聽懂/寧愿去相信它的真實/把夢想煮在鍋里。
再如,倒上三杯酒/祖先有知/走上上餐桌的美味/棒棒豬/見證了我們的風雨滄桑/一路遷徙/我的祖先把一條魚舉過天空/落地生根在武陵山脈/淚水養育了高山美味/碧水甘泉/盤中你盡顯榮光/我的苗魚/我的酸湯/天空的色彩/剛好從我的胸口路過/苗家八大碗剛好擺在云落屯上。我想,這源于詩人正舟對于地方美食美酒的情有獨鐘。才會讓盤信豆腐、紅苕酒、米酒、包谷酒、酸菜魚、酸湯、棒棒豬、臘肉,苗家八大碗等等在他的詩集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拜讀正舟的詩,佩服他對盤信及周邊地方的了解。正如本土作家石一鳴在《我們有抒寫故土的悲憫情懷》中提到:“正舟詩歌,有濃郁的地域性,是黔東和湘西交界的臘爾山脈,以臘爾山臺地上的盤信小鎮為中心,由此輻射開去?!痹娭惺紫葟谋P信黑塘、禹王宮、棚井、大告、柳甫、樓臺、馬臺、來龍坡,七星坡,大灣苗寨、八十坡,到長坪鄉的地甲村、豹子營;正大鄉的苗王城、包家村。最后到松桃的云落屯、響水洞和湘西的奪西、蘇麻河。這些有形的地理因素與詩人正舟的情感因素交織在一起。使詩集無形中增添了無限的生命色彩,絢麗了時空,溫暖了歲月。
拜讀正舟的詩,從中你會發現他對一年四季的變化也有敏銳的觀察力。在下篇《穿越心靈的悲憫》中,雨——這一大自然的禮物,在詩人正舟的筆下,有著不一樣的思緒?!队曛性洝穼懙剑褐形鐣r分/天空開始咳嗽/淚水止不住地灑向人間/小草樹木/水泥地咬住了順勢而下的雨滴/雷是真的/雨是真的/飄過的青春卻真真假假/大地的胸膛被雨水灌滿/我有看到他,在雨中架上梯子去摘一朵云/閃電跪在了頭上。春天,是萬物蓬勃生長的時節,在正舟的詩中,我看到:來龍山上的石頭發芽/綠色滿山在心間/在夢里/麻雀在樹上開會/青蛙不再坐井觀天/溫暖春花/萌芽的胚胎正在生長/美好來自天際/心靈升騰的是溫暖的夢想/守候春天/用一腔熱血碰擊生活的夢想與遠方。描寫夏季的詩有《夏之詩情》《詩意六月》《夏的短札》,《在夏的平靜里》《夏日之隙韻》,當我們細讀這些小時候,會驚奇地發現詩人正舟的筆下沒有夏天的炎熱,有的只是夏日的美好與平靜。
拜讀正舟的詩集,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作為一名鄉村教師對教育的特殊情懷和對文學的追求。我和正舟都是一所鄉鎮小學的教師。同時,我們是初中時的同班同學,先后都畢業于師范學校,畢業后,正舟先是分配到正大鎮的包家村小學,隨后轉調盤信鎮滿家小學,而今到盤信鎮民族完小與我成為了同事,這一段難忘的心路歷程,讓我們的友誼在文字的浩渺中得到見證。在盤信鎮民族完小正舟、我、建猛共同創建了盤信鎮民族完小春萌文學社,并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定期發布學生的優秀習作,每個學期舉行學生征文比賽,我們用實際行動把文學的基因傳承。當然,正舟兄弟的經歷為他的文學創作提供了鮮活的素材。如今,他教學之余,總會用手中的筆寫下很多關于教育教學和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抒寫作為師者閃耀的篇章。我是一個教師/課堂是我心靈的故鄉/春夏秋冬/一張黑板/幾支粉筆教鞭甩響燦爛星光/三尺講臺的情懷/那是不曾衰老的藝術/不是幻境耗去的時光/濃縮成桃李芬芳的世界。在《鄉村教師素描》中寫道:那是夏天最美的顏色/在黃昏的校園/我從一片綠葉中窺探/師者的來世今生/像一盞盞燈,從鄉間路旁/一直亮到五彩的城市/她讓遠方的孩子/在夜里不再孤單/她讓夢想插上羽翼/在寂靜的夜空中升騰/我想土地足夠偉大/所以師者能承載所有風雨/與花朵為伴。春花秋月/抒寫師者閃耀的篇章/傳播使者,如花香彌漫/一輩子在山溝溝里/編織無怨無悔的夢想/站在堅實的土地上/師者用粉筆細細描繪/藍天、白云、香麥、糯谷/日復一日,在寂寞的鄉間/用一種姿勢,書寫人生/并讓信仰站立成一棵/挺拔的松樹。正如詩人正舟再詩集后記中寫到:“我是一名鄉村教師,課堂是我心靈的故鄉,盤信鎮民族完小是我芬芳的家園。而今,我卻在陽光下耕耘自己的家園。課堂,也是我的遠方和未來?!笔茄?,從詩人正舟的身上,我深深的感受到,在物欲橫流的當下,教師更應該做一名辛勤的園丁,做麥田的守望者,無私奉獻,默默耕耘;放下一份浮躁,多一份淡泊和堅持;熱愛自己的教育與寫作。愛我所愛,行我所行,聽從我心,無問西東。龍正舟兄弟詩意的生活、高雅的情趣和強烈的教書育人責任感,從三尺講臺反思自己,審視自己,在孜孜不倦中追求,在做好教師的前提下,做率性而為,返璞歸真的詩人,書寫詩意的天空。同時,我更想看到:在高喊著文學快要死了的時代。我們這片山水土地能有越來越多像詩人正舟一樣的青年作家,都在老一代作家的關懷指引下。對文學有孜孜不倦的追求。為這片土地留下越來越多的精神財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