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桃城區風光。 謝慧芳 攝
沿印松高速公路松桃九江互通。 (松桃融媒體中心供圖)
松桃自治縣的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 龍元彬 攝
松銅高速龍井大橋。 賀衛明 攝
貴州樂嘉文創科技有限公司車間生產場景。 龍元彬 攝
松桃自治縣世昌街道溝咀村,巍峨群山通坦途。 (松桃融媒體中心供圖)
松桃自治縣人民醫院新院區。(松桃融媒體中心供圖)
楊聰 蔣瑋 楊裕周
地處黔、湘、渝兩省一市接合部的銅仁市松桃自治縣,自古有“地接川楚,位遏三湘”之稱,乃“黔東門戶”、貴州“東大門”。
松桃自治縣是我省成立最早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全國5個苗族自治縣之一。自新中國成立以來,70多萬苗鄉兒女,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奮進、砥礪前行,讓這個曾經的“老、少、邊、窮”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75載長歌奮進,苗鄉蝶變展“興”景。金秋時節,走進松桃,深切感受苗鄉大地的精彩變化與喜人新景。
紅色引領奮進前行
沿著沿印松高速公路行駛半小時,就可抵達銅仁市松桃自治縣石梁鄉。1934年,紅二、紅六軍團木黃會師后,曾在此召開會師歡迎大會。松桃十分重視紅色資源的保護與傳承,石梁鄉街上至今還完好保存著會師橋、紅軍井、紅軍宣傳標語等紅色遺跡。
豐富的紅色文化,成為松桃干部群眾汲取奮進之力的不竭源泉。該縣弘揚長征精神,全力抓基層組織建設,持續推進干部作風轉變,廣大黨員干部始終保持奮進之姿,推動苗鄉精彩蝶變。
堅持以改革激活力。松桃通過改革創新,不斷打破發展瓶頸、解決發展難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借全面深化改革東風,該縣廣大干部勇于探索、先行先試,形成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模式,激發了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堅持以開放促發展。松桃在中央、省、市的關心重視下,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打通出山大通道——20世紀70年代,位于松桃大興鎮的大興機場(即今銅仁鳳凰機場)正式建成通航;本世紀初,過境松桃的渝懷鐵路在孟溪鎮設立火車站;2014年底,松從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松桃邁進“高速時代”……
如今的松桃,已形成集公路、鐵路、高鐵、航空“四位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成為聯接長三角、珠三角的橋頭堡,實現從“邊緣”向“前沿”的轉變。
在暢通大動脈的同時,該縣也在不斷優化“毛細血管”:對串聯烏羅、冷水、寨英、孟溪等鄉鎮的國道352線公路進行提質升級,大力建設通村、通組、連戶路及產業路,為群眾生活生產鋪設坦途。
作為革命老區的石梁鄉,曾經是松桃最偏遠的鄉鎮,但隨著沿印松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石梁也進入了縣城“半小時交通圈”。而村村通、組組通公路的全覆蓋,讓該鄉真正實現了內聯外暢。
大交通促進大開放、實現大聯動。隨著交通環境的改善,松桃加大了對外開放的步伐,通過改革激發活力,創新機制優化環境,成為投資興業的沃土,建設安居樂業的福地。
近年來,廣東、湖南等地企業紛紛來到松桃投資建廠,與此同時,松桃的生態茶葉等特色產品也源源不斷銷往海內外。不少苗鄉絕技陸續走出國門,苗繡、銀飾等工藝品享譽四海,曾經封閉落后的松桃,正以開放之姿邁出高質量發展的鏗鏘步伐。
綠色驅動業興景美
位于松桃的貴州三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內,經低溫干化脫氨和高溫活化煅燒固硫兩段式焙燒技術處理后的電解錳渣,被加工成建筑材料等,實現變廢為寶的轉變。
地處中國“錳三角”的松桃,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起,就依托豐富的錳礦資源大力發展錳產業,錳礦、電解錳廠曾遍地開花,成為該縣重要的支柱產業。
據統計,目前松桃共有19座錳渣庫,堆渣量約920萬立方米。這些錳渣若處理不好,將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近年來,該縣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奮力推動錳礦產業綠色轉型,并加大對錳污染的綜合治理力度。貴州三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采取焙燒法工藝,將錳渣變廢為寶,是治理錳污染的創新之舉。
如今的松桃,綠色已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該縣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落實“富礦精開”要求,在推動錳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同時,大力推動風能、電能等新能源發展,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一幅大美松桃現代化建設新畫卷正緩緩鋪開。
“十四五”期間,全縣規劃風電光伏項目22個,其中風電項目15個、農業光伏發電項目5個、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項目1個、生物質發電項目1個,規劃總投資127.329億元,裝機容量207.45萬千瓦。
經開區經多年發展,聚集了83家工業企業,形成以錳系新型功能材料為首位產業,以生態特色食品、特色輕工業為主導產業的三大產業體系。先后獲得省級開放型經濟示范開發區、省級農產品加工聚集區、省級綠色工業園區等稱號。
“除了工業企業聚集,這里還聚集了‘批零住餐’行業等220多家企業,建有醫院、學校以及商業小區等,是一個產城深度融合、物流倉儲便利、綜合配套完善的現代化新型開發區?!彼商医涢_區企業服務中心主任徐朝良說。
從錳產業“一枝獨秀”,到新型工業遍地開花,經歷75年的持續努力和不斷開拓進取,松桃徹底改變了以前當地“一農獨大”、工業微乎其微的局面,構建起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作為傳統農業大縣的松桃,經過75年發展,傳統農業實現向現代農業轉型:建立以家禽為主,生豬、蔬菜為輔的特色產業體系,不斷培育壯大畜禽、油茶兩大百億級產業,加快推進茶葉、中藥材、蔬菜、水果、食用菌、牛羊等特色產業集群發展。
而曾經幾乎為零的旅游產業,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驅動下,也實現迅速發展壯大。苗王城、紅石林、潛龍洞、桃花源等藏在深閨的旅游資源正逐漸被開發,每年吸引數百萬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厚植民生底色亮
建于1957年的孟溪鎮中心衛生院,現已成為松桃的縣域醫療次中心,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二級綜合性醫院。
“過去醫院的看病設施,根本無法滿足群眾的就醫需求?!泵舷行男l生院院長潘鴻說,自己1991年參加工作后,就一直在該衛生院工作,見證了當地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小病忍、大病拖”,這是過去農村群眾對待疾病的常見辦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持續加大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2013年,松桃投入約4000萬元資金,把孟溪衛生院作為區域性中心衛生院進行建設。
“醫院占地55畝,有專業技術人員136人,開設了門診、內科、外科、兒科、婦科等12個臨床科室?!迸锁櫿f,“醫院還增設了CT機、四維彩超機等先進診療設備,可開展腹腔鏡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等,能夠滿足孟溪及周邊大坪、寨英等鄉鎮近20萬人的醫療需求?!?/p>
醫療是民生之需,松桃不遺余力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全力為一方群眾的健康護航。目前,位于九龍湖畔的松桃自治縣人民醫院新院區已建成完工,即將投入使用。
該新院區于2014年開工建設,占地269畝,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設置床位1150張,總投資10多億元。松桃自治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楊震表示,新院區投入使用后,醫院規模及基礎設施水平將處于省內縣級醫院前列。
除了醫療事業在加速發展,該縣也在逐步破解教育、就業、養老等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松桃始終把改善民生福祉放在突出位置,僅2013年在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領域的累計支出就達到40多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7.96%。
鄉村振興成色足
在松桃自治縣孟溪鎮的強村富民工坊,車間里一片忙碌的生產景象。工廠負責人楊濤銘說:“下半年訂單較多,我們每天都開足馬力生產,全力趕制訂單?!?/p>
2023年,松桃以孟溪鎮為試點,整合周邊14個鄉鎮4977萬元資金,建成了孟溪強村富民工坊,與貴州樂嘉文創科技有限公司簽訂訂單協議,開展中高端玩具生產業務。
據了解,貴州樂嘉文創科技有限公司,是2021年4月通過招商引資落戶松桃經開區的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近年來,在松桃自治縣黨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該公司迅速發展壯大,成功帶動2000多人就業。樂嘉文創還把業務拓展到了村里,在孟溪等鄉鎮打造了10余個強村富民工坊,成為該縣推動強村富民的重要載體。
松桃地處武陵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2020年,經省政府公示,松桃自治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徹底告別貧困。摘掉貧困帽子后,該縣不斷創新舉措,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造強村富民工坊就是創新舉措之一。
該縣以深入實施“強村富民”行動為契機,強化黨建引領,推動村(社區)、企業、政府部門等黨組織結對共建,引導產業進村,盤活閑置房屋土地,創辦強村富民工坊,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低收入人群在家門口就業。目前,已建成強村富民工坊35家,產值達1.34億元,帶動就業近6200人。
其中,孟溪強村富民工坊自去年9月投產以來,產值已超9000萬元,收益達千萬元,帶動周邊16個鄉鎮1300多名勞動力就業,務工人員年均增收3.2萬余元。
孟溪鎮錢山村大坳組的劉井龍,經過培訓上崗后成為工坊彩印車間的管理員,每個月能拿到3500元。他說:“過去外出務工收入低、不穩定,如今在家門口上班,既能照顧家庭,收入也持續穩定?!?/p>
“強村富民工坊只是我們公司的業務之一?!泵舷倧姶甯幻窬C合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文才說,2022年在縣級強村富民公司的指導下,孟溪鎮通過資源整合、資產盤活、資金融合的方式,組建了孟溪鎮強村富民公司,并成立瑞幫勞務公司、瑞豐貿易公司、永盛玩具廠(強村富民工坊)等5個子公司。
“我們把公司的股權量化到全鎮22個村,2023年公司還從利潤中拿出120萬元進行分紅?!眲⑽牟疟硎?。
伴隨著“強村富民”行動的深入推進,苗鄉大地上的鄉村振興成色更足,村級集體經濟也在加快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增加,鄉風更文明、鄉村更美麗,宜居宜游的和美鄉村觸手可及。
75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松桃各族人民團結奮進,攜手前行,共同富裕的大道越走越寬,大美松桃現代化建設之路越走越暢。
|
|||||||||||||||||
|